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企业创业盈利风险分析(盈利模式风险分析)

2020年上半年新增违约数量有所减少,更多国企违约、房地产违约蔓延至龙头位置。下半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,有利于信贷基本面改善,但一些重大盈利风险不容忽视。

2021年上半年违约总体情况与2020年下半年基本一致,但新增违约数量有所减少。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26家企业(含4家上市公司)60只债券违约,其中民营企业15只(含3家上市公司)、中央国有企业2只、地方国有企业8只,违约企业数量较去年下半年增加1家。违约涉及债券总额约628亿元,与2020年下半年基本持平。新增违约企业11家,较2020年下半年减少3家,违约债券规模257亿元,较2020年下半年减少205亿元。

违约逐步减少

逐季看,债券整体违约规模有升有降。2020年二季度以来,随着疫情风险缓解,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整力度减弱。抗疫流动性支持政策逐步退出后,企业信用风险逐渐显现,违约企业总数和违约债券余额逐季上升。

2021年以来,风险防范在政策目标中的权重有所提升。3月,国务院提出“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”的思路,信贷环境结构性收紧,部分行业融资条件恶化。一季度违约企业数量和涉及证券规模回升,逼近历史峰值。二季度,在稳定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于预期的地方债供给压力影响下,整体违约和新增违约均有明显改善。

逐月来看,二季度违约企业数量和规模呈下降趋势。3月和4月,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到期峰值分别为1.77万亿元和1.6万亿元。企业还本付息负担较重,导致整体违约规模较大,但未发生突发风险事件。到期高峰顺利过去后,5-6月违约企业数量和涉及证券规模持续下降,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和规模也处于历史低位。

国有企业违约形势严峻

一是中高评级发行人成为违约主体。2020年上半年发行时中高评级(AA、AAA)违约企业18家,较2020年下半年增加4家,涉及证券规模增加60亿元至561亿元。中高评级违约企业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62%,证券相关规模占比提升9个百分点至89%。

二是国有企业违约形势严峻。上半年共有15家民营企业违约,较2020年下半年减少3家;民营企业违约债券减少33亿元至267亿元。共有10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违约,较2020年下半年增加6家,涉及债券规模增加69亿元至650亿元,延续了2020年以来国有企业违约债券规模超过民营企业的趋势。

虽然国企违约情况持续恶化,但并没有像2020年咏梅事件那样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。主要原因是国务院国资委发布《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》后,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意愿和支持力度明显提升,河北、云南、山西等地方政府主动协调资源,帮助地方国有企业妥善化解风险。一些大型地方国有企业(如冀中能源)表现出较强的偿债意愿,选择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再融资

后市风险展望

展望下半年,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到期规模较上半年大幅下降1.3万亿元至5万亿元,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级及以下的债券到期规模较上半年减少5200亿元至1.3万亿元,企业借新还旧压力减轻,信用风险相对可控。加之随着疫情风险持续回落,下半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,有利于信用基本面改善并促进市场风险偏好恢复。

但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、融资环境边际收紧、金融防风险加强、企业信用基本面脆弱复苏的背景下,结构性风险仍然突出。后期需重点关注下列风险因素的影响:

其一,弱国企产业债风险持续发酵。

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2021年以来,中央层面要求地方政府承担起债务管控的主体责任,5月金融委会议再度强调“着力降低信用风险”,短期内各级政府对国企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提高,缓解了地方国企违约对市场信心的负面冲击。

但长期来看,若企业无力改善自身造血功能和信用资质,仍将面临筹资困境。自永煤事件以来,区域金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愈发突出。上半年,山西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云南等地区的信用债发行规模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50%-75%,山西、天津、辽宁、河北的地方国企债券资金持续净流出,净融资额分别为-1030亿元、-364亿元、-273亿元和-231亿元。

其二,关注城投债务风险演化。

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2021年以来针对城投公司融资规范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。1月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对城投公司债券融资实行分档分类管理,对募资额度和资金用途的限制加强。4月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要求“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,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,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”。随后,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公司债审核最新规定,对主要城市建设企业申报发行公司债券提出多项要求。政策制约下,城投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收紧。一、二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分别为6339亿元和3182亿元,分别较2021年同期下降10%和46%。

尽管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,但非标违约频发不断打击市场信心,上半年,春华水务和潘州国投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城投债的区域分化。上半年,江苏、浙江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均超过2000亿元;青海、海南、内蒙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低于20亿元;而天津、云南、辽宁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分别为-771亿元、-313亿元、-142亿元。总体而言,综合实力强的优质区域、高评级的城投债券受到市场追捧,而经济相对困难、政府财力不足的尾部地区,城投主体融资难度加大。

其三,房地产行业到期再融资压力大。

下半年房地产企业的偿债压力不小。房地产行业境内债券到期规模为2625亿元,其中7月、8月的到期量较大,分别为601亿元和480亿元。中资美元债到期规模为218亿美元,较2020年同期增加27%,其中,10月份的到期规模超过50亿美元。信托到期量为3540亿元,其中9月和12月的到期量均超过700亿元,为年内较高水平。

融资方面,“三道红线”、银行贷款集中度管理、严打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调控措施出台,地产行业融资渠道全面收紧,特别是负债高企、经营不善的房企,面临严峻的资金链压力。

其四,警惕境内外债市风险联动。

上半年中资美元债市场风波不断。3月以来,华融、恒大、蓝光等负面消息频出,市场风险偏好回落,引发金融、地产等板块估值调整,叠加房地产、城投等重要板块面临监管高压,中资美元债市场融资规模明显萎缩。上半年,中资美元债净融资额为644亿美元,较2020年下半年下滑26%。2021年和2022年,中资美元债到期量分别为1922亿美元和2482亿美元,较2020年分别增长9%和40%。若后续美联储政策转向,美债收益率将重返上行通道,叠加个别信用风险事件的溢出效应,可能导致信用利差整体走阔,加速风险暴露。警惕境内外债券市场的风险联动与传导。

其五,非标融资收缩加速信用风险释放。

根据社融口径,截至2020年末,非标融资存量为20.9万亿元,较2017年末缩减近6万亿元。2021年,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,非标融资规模有望进一步缩减。1-5月,非标融资的三个分项,即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新增规模分别为-672亿元、-6192亿元和167亿元。一般而言,对信托贷款、委托贷款等非标融资依赖性较强的企业,如房地产和城投企业,往往难以从其他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。在宏观信用环境收紧的趋势下,非标持续收缩加大了这类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,非标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向信用债市场传导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AFT博客 » 企业创业盈利风险分析(盈利模式风险分析)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